“一日体验官”闯进智能车间:“黑科技”是用来宠员工的!
来源: 中国铝业报时间: 2025-09-28作者:
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天气 晴
体验岗位:云铝文山氧化铝生产中心热电燃气工区
体验人:2025年新入职员工、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王应哲
7∶00“科幻控制室”:屏幕上藏着生产“活地图”
清晨7点,阳光刚爬上厂房的屋檐,我已站在云铝文山氧化铝生产中心热电燃气工区智能控制中心。整面墙的LED大屏就像一张动态生产“活地图”,红色光点是正在作业的智能行车,绿色条块是原煤库存实时数据,蓝色箭头是输送路径,进度条如心跳般跳动。
值班工程师笑着递给我一个平板:“点这里,能看到每台设备的历史运行曲线。”我轻点屏幕,3号行车过去24小时的抓煤频次、能耗数据、故障记录一目了然。智能行车依托高精度激光传感器、AI路径规划算法和5G实时通信,实现全自动抓煤、运煤、堆垛,误差控制在厘米级。
8∶40“智能警报员”:故障刚冒头就被“抓包”
不到9点,控制中心突然“嘀嘀”响起清脆警报——系统弹窗提示:“3号行车右臂传感器信号衰减,建议检查B区接线端子。”位置精准到设备编号和物理坐标。值班员老陈不慌不忙,调出三维设备模型,远程重启模块,3分钟后警报解除。
“以前靠师傅耳朵听异响、眼睛盯仪表,现在系统自诊断、主动报警,还能智能调度其他行车补位,生产一点不耽误。”老陈的话让我心头一震。原来,智能不只是“快”,更是“稳”和“安全”——它把经验沉淀成算法,把风险扼杀在萌芽。
10∶00 煤仓作业区:空操作室里的“老司机”
10点整,我来到备煤煤仓现场。最直接的冲击不是机器轰鸣,而是安静。太安静了!只有蓝色信号灯规律闪烁,像在默默呼吸。
抬头望去,智能行车正悬在半空,抓斗如巨手般精准扣取煤堆,平稳平移,轻放于输送带。我蹲在安全区观察10分钟,没一次卡顿、没一次偏移。师傅曾说,人工操作需精神高度集中,一个走神就可能撞设备、洒煤粉。如今,“智能老司机”不吃饭、不打盹、不抱怨,却比人类更稳、更快、更准。
12∶00 班组休息室:干净劳保服里的幸福
中午,我跟着师傅们走进班组休息室。刚坐下就发现“反常”——大家的劳保服居然干干净净!没有煤灰、没有油渍,连安全帽内衬都清爽如新。“以前需要弯腰操作,现在坐着监控数据,浑身舒坦!”李师傅说。
18∶00 “黄昏生产线”:灯光下不停歇的干劲
夕阳西下,工区灯光次第亮起,智能行车仍在不知疲倦地作业。工作人员说:“以往人工换班,交接、吃饭、休息,每天至少停产2小时。现在全天24小时连轴转,日产能提升18%。”
站在观景平台,看着灯火通明的厂区,我突然明白所谓的“智能制造”不是取代人而是解放人,不是让机器更像人,而是让人更像“人”——有尊严、有健康、有生活。这一天,我所见的并非遥不可及的“黑科技”,而是一场充满“烟火气”的贴心变革。智能行车的价值,不仅在于提升了产能、降低了成本,更在于把工人从高强度劳动中解放出来,让他们工作得更安全、更健康、更有尊严。真正的工业智能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,而是带着体温的进步,它藏在师傅们干净的衣领里,藏在休息室的笑声里,藏在全天24小时不熄的灯光里,它让制造业有了“人”的温度。
- 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