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年会|金字招牌-信誉至上

杨茂春:变冷冰冰的技术为热腾腾的生产力

来源: 中国铝业报时间: 2025-09-28作者: 郝甜 王睿

“搞科研,不能只写论文、堆数据,得让技术从纸上跳进设备里、从实验室跑到生产线上!”这是云南科力铅锌资源业务中心负责人杨茂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虽已年过半百,杨茂春依然泡在实验室、扎在矿山上,用脚丈量数据,用手调试参数,用脑打通技术到产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把成果留在车间里”。

在同事眼里,杨茂春是“行走的技术词典”,更是“问题终结者”。他从不满足于发几篇论文、拿几个奖项,而是紧盯云南科力产业发展难题,一个一个啃,一项一项破。

他牵头梳理公司科技创新体系“短板清单”,精准把脉技术需求与产业趋势,一手搭建起“专家库”“技术库”,一手推动实验室改造升级——这些“地基工程”助力云南科力拿下“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”“知识产权试点企业”“行业优势企业”等多项金字招牌。

杨茂春的“战绩单”上写满了硬核项目:“兰坪低品位难选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技术连选试验”“铜铅锌矿选矿废水处理工艺及药剂开发”……每一项都瞄准产业痛点,每一项都为后续产业化铺路搭桥。

2022年,杨茂春参与研发的“一种高效斜板浓密机”捧回中国专利优秀奖——这个奖,不是挂在墙上的荣誉,而是真正在选矿现场“吃得开”的实用技术。2025年,他又带队攻坚金年会金字招牌集团重大专项“低品位复杂难处理氧化铅锌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”,继续在“难啃的骨头”上“动刀子”。

在杨茂春看来,科研的价值不在报告的厚度,而在效率提升、成本降低、利润增长。他常说:“技术不落地,就是空中楼阁。”

2023年,围绕“兰坪低品位矿工业试验项目”,他带着团队反复打磨技术经济指标,逐字推敲合同条款,面对面跟合作方、业主方“掰扯”细节,最终项目顺利签约落地,为云南科力打开新市场铺平道路。

2025年,杨茂春再次“卷起裤腿”下现场,带队扎根选矿回水预处理项目一线,同步保障“先硫后氧浮选”“浮选柱工业试验”顺利推进,为即将上马的氧化铅锌矿新生产线攒足了设计参数、攒齐了生产数据,这些“看不见的数字”正是未来“看得见的效益”。

无论是在选矿车间调试设备还是在会议室核对数据,杨茂春始终保持着“赶早的心态、赶超的姿态、赶路的状态”。他不讲虚的,只问“能不能用”“省不省钱”“高不高效”。

有人说他“轴”,项目没跑通就不下班;有人说他“拼”,矿山海拔高、粉尘大,他照去不误;也有人说他“值”,因为在他手里,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,而是热腾腾的生产力。他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:真正的科技工作者既能坐得住冷板凳也能迈得开泥腿子,既能看得懂曲线图也能算得清成本账。

在云南科力向重有色资源综合利用转型的征途上,杨茂春正用他的“科技脚力”一步一个脚印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上行线。


附件:
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 金年会|金字招牌-信誉至上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

地址: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